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点赞苏州人改造核酸屋,其实他们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皇宫!

大遗产 大遗产 2023-10-30


能工巧思,“最强地级市”不是盖的。


近日,苏州部分“核酸采样屋”改造成“发热诊疗站”,提供“一站式”就医服务,获得了网友好评。
“苏州真棒!”
“这个才是真正的‘调整优化’,必须点赞!”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等多个国家媒体纷纷转载,网友也喊话各地赶紧“抄作业”

殊不知,苏州人的能干、巧思、细谋,能改造的岂止是核酸屋,他们还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
以紫禁城和明十三陵为首的明朝皇家建筑,富丽堂皇,细节之处又充满俏丽风韵和惊人智慧,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它们究竟是由哪些能工巧匠建造而成,《明史》中并无记载。
其实,这些瑰丽作品的诞生主要与苏州吴地一个显赫的姓氏——蒯家以及一群被称为“香山帮”的民间匠师密切相关。

▲ 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苏州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这样的情致,怎能不培养出苏派大工匠呢?摄影/陈健行

无论是江南民居、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宫殿,都有他们的杰作。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的建筑史上要评选一个最伟大的建筑工匠群体,也非他们莫属。是他们营造了原版的天安门,是他们与颐和园、十三陵、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无数世界遗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哺育了华夏营缮大家——“蒯家军”的太湖吴县,为什么能养育出这么多身怀绝技的巧匠?出身江南偏僻山村的蒯家怎么会被人称为“皇家大工匠”?中国建筑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建筑帮系”之一——“香山帮”是怎样滥觞、发迹和传承的?


蒯家军:皇家大工匠

蒯祥(1398—1481),字廷瑞,吴县香山(今属苏州市吴中区)人,出身于木匠家庭,父亲蒯福能技艺精湛、远近闻名的匠师。明代户籍实行的是“世袭制”,不得脱籍,所以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蒯祥长大后也像父亲一样当上了木匠。

这是《吴县志》中关于蒯祥的记载。
蒯祥像
蒯家的精湛手艺,一开始是拜“香山帮”所传再加上蒯福能自己聪明用功所赐。《皇明通纪》载:“祥……父福能,主大营缮,永乐中为木工首。”木工是营造宫殿时所谓“八大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有“百艺之首”的称誉,木工首就是“首中之首”,也就是设计师和施工负责人。

永乐四年,朱棣下决心进行迁都的准备,当初营造南京皇城的能工巧匠们也就成为建设北京皇城的不二人选。于是,蒯福能来到北京。后来,他年纪大了,就让蒯祥去北京接班

▲ 故宫。摄影/李少白
永乐十五年,年方二十、风华正茂的蒯祥参建北京宫殿,后来他以出类拔萃、青出于蓝的精湛技艺,取代其父,成为建筑工匠的领军人
历史所载有误,由北京西宫开始的皇城工程,其实是在蒯福能的领导和蒯祥的协助下逐渐完成的。午门、奉天门(天安门)、奉天殿、万春宫、永寿宫、长寿宫等建筑拔地而起,紫禁城无比庄重、尊严的威仪让天下倾倒……

▲ 天安门城楼

永乐十九年,永乐帝由南京正式迁都至北京,登奉天殿受百官朝贺。蒯福能父子受到永乐帝嘉赏,蒯福能(一说蒯祥)也被任命为工部营缮司营缮所丞。
然而,新皇宫落成仅3个月,一场大火就把三大殿烧个精光;永乐二十年闰十二月又一场大火,让乾清宫也化为灰烬。当时国家财政严重透支,永乐帝不敢再梦想重建三大殿。北京皇城大规模建筑工程停滞了下来。但蒯家父子深受器重,依然被留在皇城为官。
金銮殿是举行皇帝登基、寿辰、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的地方,也是明朝皇帝颁布政令的政治统治中心。为彰显皇权的威严,蒯祥在营建此殿时,特意将金銮殿的内外檐装饰得金碧辉煌,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殿内顶棚全用金龙图案作为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使得整座大殿更富有皇家气派。摄影/李少白

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驾崩,当月开始了景陵建设工程,六月朱瞻基入葬。此前的仁宗通过一系列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明王朝国库扭亏为盈,官场清廉,民情和畅,四海承风,史称“仁宣之治”,皇城的修葺又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到了英宗朱祁镇年间,蒯祥又主持了长达五年的五府六部各文武诸司的建设工程,在修城完毕的时候,北京城就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此时的京城与永乐十二年王绂所画的《北京八景图》相比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由蒯祥设计建造的承天门是明朝紫禁城的象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张《明宫城图》,上面绘有蒯祥画像,以表彰其对承天门设计的业绩。

至此,前后历经四代帝王历时44年,明皇城终告威仪天下,在这数十年,上百万人的建设之师中,蒯家两代带领香山工匠成就了最为辉煌和难以磨灭的贡献,蒯祥也成了香山建筑流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由于蒯家两代,尤其是蒯祥的成名与皇室建都休戚相关,蒯祥一家也就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皇家大工匠”

正统十二年闰四月,蒯祥以修城之功被擢升为工部主事,开始了他朝廷命官的生涯。此后无论是“土木堡之变”,还是“夺门之变”,这些王朝内外的斗争都没有阻止过蒯祥的建筑事业,他又主持修葺了大隆福寺以及明十三陵的景陵、裕陵等建筑。

▲ 景陵。摄影/陈伟峰

皇帝纷纷作古,而蒯祥一直默默地在为继任的皇帝建造宫殿、又忙着为死去的皇帝建造陵寝,这位侍奉过五位皇帝的六朝老臣在古稀之年,也就是成化元年三月,还奉旨重建承天门……在清朝被更名为天安门的承天门,一直都是国家仪式的重要场所,今天,这座建筑更成了伟大祖国首都的象征。


香山帮:千年发展足迹

“香山帮”工匠彩画天下无双、砖雕人物呼之欲出、石刻艺术宛若天成……但这却并不是蒯家的创造。
在蒯家中兴“香山帮”之前的千年之前,香山工匠已堪称“皇家大工匠”了。隋唐时,苏州城有过一次重大的也是唯一的大迁徙。
苏州城。摄影/陈伟峰
隋开皇十年,杨素平定江南后,因“苏城尝被围,非设险之地,奏徙于古城西南横山之东、黄山之下”,“欲空其旧城”。为尽快建造苏州新城,杨素征集大批工匠和民工,同时派大批官兵监督。新城没几年就建成,郡、县治全部迁徙到新郭。
但到唐高祖武德七年,又因离大运河较远而不便,遂重新迁还旧城址。这样大规模的迁来与迁去,其建筑工程之浩繁、艰巨可想而知。香山匠人从中所起的作用与贡献,同样不可低估

地处太湖之滨的吴中不仅风光秀美,还是著名的“文人之乡”“哲匠之乡”。明清以来,从这里走出的香山帮匠人不计其数,营建的经典古建筑大多蜚声海内外,已成为一种品牌。摄影/江全官

唐宋代以降,不少达官贵人、富豪巨贾、文人雅士来到苏州筑室卜居,苏州城里的建筑不断增多。
当时,郡治中的黄堂、西楼、东楼、齐云楼、初旭楼、木兰堂等都是有名建筑,白居易、皮日休等人都有诗文描写。从这些建筑的风格来看,与“香山帮”建筑风格一脉相承。
青砖、粉墙、黛瓦、立帖式砖木结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认为吴地的建筑风格特点是一个“巧”字,他在《灵碧张氏园亭记》中曾有“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之赞。
▲ 明清时期,香山帮匠人除了参与皇家建筑工程外,还在家乡建造了不少苏派民居和园林。这座清代中期修建的葑湄草堂是香山帮传统民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左为住宅,右为花园,分成三路,深达四进,前后贯穿,左右通达,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厅堂亭阁一应俱全。供图/苏州沧浪地产公司
明清以来,香山匠人在苏州建造了数以万计的民居第宅,数以千计的寺院道观和数以百计的园林桥塔。
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曾有记载:“吴中土木之工,半居南宫乡,其人便巧而少冒破……”
香山匠人灵巧而踏实,很少“冒破”(古代吴地方言,意思是说大话、把事办砸),香山匠人善于了解各地山川与当地风俗,如此评价,是非常高的了。

横屏观看

▲ 清代画家徐扬于乾隆年间绘的《姑苏繁华图》。市镇密集,商旅如织,船楫相连,水运繁忙,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木渎)、一城(苏州)、一街(山塘)的景观, 写尽了盛世时姑苏繁华景象。供图/辽宁省博物馆
历史上的香山匠人,走出苏州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宏大建筑,也不只蒯家一脉,早在宋代大中祥符年间,皇帝要建造玉清昭应宫,其建筑宏伟壮丽,计有2610区3600余楹。工程极其浩繁,原计划用25年(后实用了7年)时间建成。苏州人丁谓担任修玉清昭应宫使,为此在全国征招大批工匠到汴京营建,技艺高超的香山匠人自然也在应征之列。
有明一朝,究竟有多少香山匠人参加了金陵、北京宫城的营建,已无法查考。但除了蒯福能、蒯祥等“官匠”外,还有许多“豪匠”,这些人都是技艺过硬的能工巧匠。
香山派建筑分布示意图。制图/刘扬

由于匠人地位的提高,苏州、松江两地的农民纷纷投奔到“官匠”和“豪匠”门下。这是“香山帮”匠人,也是香山匠人自己的历史篇章,里面有辛劳也有荣耀,有辉煌也有血泪,而蒯家两代的历程,就仿佛是香山帮滥觞、发展、传承的故事缩影。


能工巧匠薪传数百年


清代,香山匠人更向智巧发展了,甚至出现了“造飞机”的徐正明和建造海棠亭、冰梅鼓式灯的两位佚名巧匠。

徐正明,清初香山梅社村人。他聪明伶巧,善于思索,勇于创新。他“平生不事酒食征逐”,每月散工后,其他匠人都醉饱游嬉,而他独自“闭门寂坐,思创一奇制,以鸣于天下”。他对《山海经》中奇肱氏的故事很感兴趣,有感于江南水乡河港密布,行路艰难,交通闭塞,决心创造一种“飞车”。于是,冥目沉思,伸纸画图,屡画屡改,寝食俱忘,终于画成了设计稿。接着,他便“按图操斫,有不合者削之,虽百易不悔”。
《山海经》奇肱氏
经过多年的试制,终于制成了一辆“飞车”,其形像“栲栳椅子式,下有机关,齿牙错合,人坐椅中,以两足击上下之,机转风旋,疾驶而去;离地尺余,飞渡港汊不由桥”。这辆“飞车”靠人力,飞行时能离地面一尺多,在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的水乡是很有应用价值的。徐正明对此并不满足,准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高,使它起飞时能“高过楼屋,能越太湖面四、五十里,往来(西山)缥缈、(东山)莫厘峰。

栲栳椅
由于徐正明整天沉浸于“飞车”,致使家境日益贫困,“无担石储”。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几次暂停试制,到苏州城里去做工。当时,徐正明在苏州很有名气,因而“工肆闻其出山,争致之,丰其薪俸”。而徐正明稍有积蓄,便又回家继续试制。
最后,穷得家中连锅也揭不开,他本人也因年老多病死去。妻子责怪他一生精力全部耗尽在“飞车”上,致使全家挨饿受饥,因此把“飞车”视为不祥之物,一怒之下,把徐正明用毕生心血研制成功的“飞车”,“斧之付炊”,用斧头砸碎了,当作木柴烧掉,“其制遂绝焉,莫考”,令人遗憾。

另外,建造海棠亭的香山匠人虽没有留下名字,却是位令人难忘的巧匠。
据《香山小志》记载,苏州某园林(一说是环秀山庄)的假山亭子,状如海棠,四面窗栏亦以海棠形式建造,勾心斗角,雕镂精细,东西两门都能自动开合。人要登亭,距离亭子一步,门即豁然洞开,进入后门即砰然关闭,不烦人用手;人出来也是如此。就像今天流行的电子自动门,其技艺真高妙绝伦。人们都感到十分惊奇,“四顾谛审,莫知其机关何在”
后来,年久而机关损坏,遍征工匠仿修,都无从下手,不知坏在哪里。据说,这机关埋在假山中,但不敢拆开假山,恐怕不能还复旧观。相传,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中痴容可掬、笑态如生的“疯僧”像也出自该匠之手……
▲ 苏州园林博物馆再现香山匠人造园情景。摄影/邱勇
近现代香山匠人能工巧匠更多:独当一面设计营造上海天妃宫的贾钧庆;被誉为“江南耆匠”、“一代宗师”姚承祖;上海市博物馆古建筑顾问徐文达;整修苏州北寺塔、虎丘塔和常州文笔塔的柳和生陆文安,等等,不胜枚举。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香山匠人又开始走出国门,将代表中国优秀文化的“香山帮”古建艺术之花栽植到异国他乡
2004年,在中法文化年中的巴黎,香山匠人的传人陆耀祖成功克隆了上海豫园的湖心亭。供图/陆耀祖

香山匠人从典雅绮丽的吴文化走来,缔造一处处中国瑰宝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他们是中国最后的大工匠,它定能在多元的现代世界里不抛弃传统,推陈出新,有序地传承下去……


《中华遗产》2008年09期《寻找原版紫荆城》
撰文  |  李嘉球  于汐
图片  |   李少白  图虫创意  等
特别感谢专家审稿  |  施晓平

中华遗产官方视频号

CHINESE HERITAGE

让美相遇 让好发生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这里

中华遗产官方店铺 | 玲琅格

CHINESE HERITAGE

想收藏《中华遗产》往期的典藏过刊吗?

点击下图▼

进入官方店铺「玲琅格」

还有更多精美图书、文创等你发现!

CHINESE HERITAGE


往期推荐


除了连花清瘟布洛芬,用对柴胡,妙手回春!

2022-12-15

别着急,买不到退烧药,热粥好喝也有效

2022-12-17

没想到,竟然是它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

2022-12-16

为什么“阳”的这么多,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2022-12-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